第89章
苏玉兰被陆志尧喷来的酒气晕了脑袋,她从不知道喝醉酒之后的男人侵略性如此猛烈。
她的手腕被紧紧钳制住,双腿也然,动也动不了。
苏玉兰又气又羞地感受着男人的进击,死死咬着唇,深怕惊醒隔壁房的周国华的李爱国。
陆志尧在她唇边舔了舔,“别咬着唇。”
苏玉兰差点就要喊出声来,这边男人已然进入了状态。
苏玉兰感受着男人这醉酒过后的莽撞,顿时气得在他肩上狠狠一咬
一向唯她是从的陆志尧却突然低笑一声,俯视着她,黑眸漾出一抹笑“把另一边也咬了。”
苏玉兰的大眼睛顿时瞪得圆圆的,低声骂道“变态”
陆志尧却笑道“你真好看”
窗外刮着寒风,可室内却热炙一片,要苏玉兰知道这样子,就不该给他煮醒酒汤。
醉死他算了
眨眼便到了元宵节,考上的同志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接下来就是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出发前,公社特意为考上了大学的同志举行了欢送会。
欢送会就在元宵节当天,不少乡亲都特意过来蹭蹭省状元的喜气。
公社的会堂还拉了两条红红的横幅,一条写着热烈祝贺苏玉兰同志荣登省文科状元
另一条则写道热烈欢送同志们奔赴祖国各地。
会堂中整齐地摆开了十多桌,桌上都铺着红布,到处洋溢着丝丝的喜庆。
场内还安排了喜乐队,有人打鼓,有人吹着唢呐,有人瞧着铜锣,好不热闹。
老支书年前就预留下一只大肥猪,今早上才宰了。还从镇上买了十几只鸭子,捞了几十条鱼,就是为了这次的欢送会能办得风风光光。
附近几个生产队的人知道今儿个公社举办欢送同志去上学的欢送会,基本上家家都来了人。
会场内不少孩童到处窜着,叽叽喳喳的一片。
苏玉兰作为今天的重点关注对象,一到会场就被大队长拉去戴上了大红花,因为一朵硕大的红花苏玉兰一时间便成了场内最醒目的人。
大队长哈哈一笑“醒目醒目”
老支书也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可不是,太精神气了,咱苏知青真是为咱公社争气了”
苏玉兰看着胸前的大红花,顿时有点哭笑不得,不过这是乡亲们的一番好意,苏玉兰同样也觉得感动不已。
此时场内已经来了不少的乡亲,见到苏玉兰戴着朵大红花,大家纷纷上前去跟她祝贺。
苏玉兰都一一接受了乡亲们的祝福。
陆家宝和陆家美看到苏玉兰的大红花,也笑得见牙不见眼。
陆家美摸着那大红花,说“娘,这花花可好看了。”
“娘比花花好看多了。”陆家宝却哈哈一笑。
苏玉兰摸了摸两孩子的脑袋“你们俩嘴巴真甜。”
陆家宝又问“娘,大队长和老支书都说你是状元,那状元是不是可以去当官了”
因为高考停了很久,老一辈很多人听了这状元二字,都以为是以前的状元,陆家宝可能是听了哪位老人家的话,误会了。
苏玉兰便耐心解释道“这个是高考状元,只是考试的成绩,是要凭着成绩去上大学,而不是去当官的。”
陆家宝似乎懂了一点,便说“哦。那就是娘是考得最好的那一个。”
苏玉兰觉得也没错,便点了点头,“是在咱们省里考得最好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个省和地区呢。”
陆家美一听,便拉着陆家宝的手道“哥哥,我们以后也要像娘一样,考最好,我要戴上娘这样的大红花”
“可我不想戴大红花”陆家宝便皱了皱眉。
陆家美歪了歪头“哥哥你不想戴大红花,可以只要钱,李大娘说娘还有奖励呢。”
苏玉兰听着陆家美的话,心想也没错。
这次因为考了省状元,省里头给她奖励了五百块,清水市也另外奖励了三百块,民安镇也奖励了两百块。
不少人知道后震惊得说不出话。
苏玉兰也是挺震惊的。
不过陆家宝却突然说道“不过阿妹,考第一是不是有点难”
苏玉兰很羡慕孩子还没上学居然就已经有如此甜蜜的思想负担,便拍了拍他们的脑袋“难是有点难,不过你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努力,娘等着你们考第一啊。”
陆家美一听,“啊哥哥,这个重任就交给你了,爹说你哥哥,应该做一个好榜样。”
陆家宝眉头跳了跳,怎么听着好像哪里不对
开饭前,老支书拂了拂身上半新的松绿色军装,随后迈步走上了讲台,声音洪亮说道“在今儿个这大好的日子,咱们一起为高考的同志举杯祝贺,我也在这里祝愿即将奔赴祖国各地的同志们一切顺利,前程似锦”
话落,会场内响起了一阵阵的掌声,大家都举起了酒杯畅饮。
接着老支书又说了一些肯定知青同志们的话,又寄望了前往各地上学的同志将来为祖国建设的话。
老支书发表完讲话,又到了大队长,最后大队长说道“接下来,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状元,苏玉兰同志上台发言。”
这时,场内的掌声达到了一个最新的高峰。
他们这小地方教育落后,小学都没几家,最近的一所小学也差不多到镇上才有。
这下出了个省状元,即便这份殊荣不是属于他们的。
但不影响大家的心情激昂。
苏玉兰身上还戴着一朵大红花,一站到台上,整个内场好像突然亮堂了起来。
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台上的红色倩影上。
苏玉兰接过大队长的话筒,感谢了老支书和大队长还有公社的一些重要人员。
她简洁地总结了一下从下乡到高考的历程,随后感谢了乡亲的照顾。
说到最后,苏玉兰提起了这次高考的奖励,她的声音清脆,盈耳的声音透过话筒像是长了翅膀胡蝶绕着会场翩翩起舞“承蒙各方的厚爱,这次高考给予了个人不少的奖励。这么多钱我受之有愧,所以我跟老支书和大队长商量过,决定把高考奖励所得,全部用建小学。我始终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希望我们公社八大生产队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苏玉兰早就想过了,这些奖励她不能要。
就算要,也要把钱用到最有用的地方上。
建小学就是她目前想到唯一最有用的地方。
所以前几天她跟大队长去市里领取奖励的时候,就一同去找到之前给她批书本的书记员,找他去申请建立小学的资金,给他们生产队盖一所小学。
不然苏玉兰的一千元建一所学校是远远不够,但是她知道她的一千元只是一个铺垫,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因为他们清水市首次出了个省状元,还是苏玉兰这个新鲜出炉的状元亲自去申请的,所以市里很快把资金批了下来。
小学的选址也批了,就在他们胜利生产队的大路边上。
而知青宿舍里头还有人没有考上大学,留下的知青也纷纷自告奋勇,说要当小学的老师。
过了春耕之后,小学便会马上动工。
台下顿时一片寂静。
把高考奖励,全用来建小学
好一会,才有人说“听说,省里市里镇上给苏知青的奖励有一千元,这是把所有钱都捐出来建学校”
“一、一千元”从没见过那么多钱的村民顿时就懵逼了。
那得用多少个麻袋才能装得完
“苏知青为了教育这事儿,真的又出钱又出力,等小学建好,我第一个给我家孩子报名”
“对,我也要让我家孩子去上学”
议论声过后,场内突然响起了阵阵掌声,大家无一不为苏玉兰的无私贡献而感动。
隐在人群中的陆志尧听着这雷动般的掌声,唇角弯了弯,他晲着台上的女人,灯光在她身上渡上一层金色,他瞬间觉得此刻的她比天边高挂的月儿还要明亮。
欢送会的第二天,便是准备上学的同志出发的日子。
苏玉兰和陆志尧天没亮便起来了,苏玉兰负责做些粮食,带上火车吃。
而陆志尧则是跟陆大嫂和陆大哥去搬茅草屋的家什儿,而陆招娣和陆来娣也早早起来,给爹娘煮早饭。
离家的孩子总是多愁,陆招娣陆来娣从出生到目前为止,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如今要离乡求学,还是几百公里远的大城市,少不得一番不舍与哭泣。
苏玉兰也没过多打扰他们,让陆大嫂跟两孩子说话去了。
苏玉兰密封好干粮后,看到背对着她的陆志尧站在院子大门,背脊微微前弓,在这寒冬腊月的清晨中,显得有点落寞。
年糕那头枕在他的脚背上,在寒冷的清晨睡得不是那么安稳。
但是那松散的毛尾巴却时不时摆动一下。
因为要坐火车,他们一家不能把年糕也带去,只能委托陆大嫂帮忙照看着。
年糕是陆志尧捡回来的,所以尤其亲他。
陆志尧对他也毫不吝啬,年糕已然长得大壮粗实一只,看起来威武极了。
苏玉兰上前去,主动拉起了他的手“你的手有点凉。”
看来是站了好一会了。
陆志尧用力地回握住她,用拇指轻轻摩挲着女人光滑细腻的手背,他道“嗯,站了一会。”
苏玉兰把头挨在他的手臂处,远远看着露出了泥土的田野。
这是男人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虽然她不是生长在这里,但对这片土地也是有着一份别致的感情。
过了一会,她才听到男人轻声说道“我不是在难过,只是在想你当初来到我们这里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那时候啊”苏玉兰轻轻笑了下“估计是害怕我四肢不勤,想到每日要理几亩地,就崩溃。”
不过苏玉兰也庆幸,那一天,陆志尧也回来了。
苏玉兰讲的是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感受。
那时候是真的怕。
她没有遭受过多大的劳作磨炼,对于土地也没有农民那种发自内心,印在骨子里头的热爱。
她首先想到的是漫无天日的劳作,这对于一个生长在丰衣足食,祖国繁盛时期的她来说,简直就是磨难。
不过来到这里将近两年,她已经深刻体会到了祖国的繁盛来之不易。
所以她无比珍惜每一个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陆志尧抿着唇,低声道“辛苦你了。”随后,拉起了她的手,在她手背上印下一吻。
男人的唇都是带着清晨的冷,苏玉兰微微瑟缩了一下,随后往前一步,整个人窝进了陆志尧的怀里,把头搁在他的胸膛。
陆志尧搂住她的腰,薄唇落在她光洁的额头上,没有再说话。
公社安排的送行车队在知青宿舍那边等着,虽然时间尚早,但送行的村民来了一茬又一茬。
要去坐火车的同志,在村民的祝福下上了车,等人一齐,便出发去火车站。
苏玉兰带着陆家宝和陆家美上了车,而陆志尧则负责搬行李。
车旁有许多送行的村民,有些在跟自己的孩子在道别,有一些就单纯是送别他们的。
苏玉兰看着外头的村民不舍地抱着孩子,叮嘱又叮嘱,似是有说不尽的话语。
陆大嫂边哭边叮嘱陆招娣和陆来娣,眼泪抹了又抹,然后又跟苏玉兰道别,哭起来根本收不住,比人家那些个老父亲老母亲哭得要大声。
陆大哥板着脸用衣袖擦干了陆大嫂脸上的泪痕,“得了得了,他们是去上学,又不是去干嘛。这是大喜事,你瞧你这大花脸,别让孩子笑话你了。”
陆大嫂又哭又笑“对对,是喜事,咱应该要笑。招娣来娣,老三,玉兰,你们一路平安。”
陆招娣和陆来娣擦了下眼泪,喊道“爹娘,我们会给你们写信的,你们要保重身体。”
“好、好,你们也注意身体。”
一群知青则是跟大队长和老支书郑重道了别。
但是,苏玉兰没看到陆老太和陆老头。
陆志尧也朝着村头的方向张望了几次,不过都没看到他们身影。
“同志们上车罗,再不出发可要赶不上火车了。”司机同志大声地喊道,要坐火车的同志便纷纷找位置坐下了。
车子启动,车轮缓慢转动着,在生产队的大路行驶起来,窗外略过熟悉的风景。
车子后还有村民在追着,身形轻巧的孩童更是跑得飞快,紧跟着车子后面哗哗一阵叫。
苏玉兰朝窗外的村民和陆大嫂陆大哥挥了挥手,“同志们,再见”
车子渐渐驶出了村里头的小路往大路而去,苏玉兰看着那渐行渐远,慢慢缩成了小影的人群,不舍地挥了挥手,直到孩童没有了力气追赶,停歇下来,她才收回了视线。
陆志尧也缓缓也收回了目光。
就在这时,车子突然一阵急刹,车里的人都惯性向前倾去,外面骤然传来了陆老头的声音“抱歉同志,俺忘给俺儿和孙女些东西了,麻烦停下车。”
车子顺势停了下来,只见陆老头围着车子隔着车窗绕了半圈,最后才见到了陆招娣陆来娣还有陆志尧一家人。
陆老头隔着车窗把手上两个布袋递了进车里,笑道“招娣来娣,阿爷刚刚才炒好的花生和瓜子,你们拿着在火车上吃。”
“老三,老三家的,这是给你们一家的,有烩番薯和烤玉米。还有大宝小宝爱好的糖块,你们带着路上吃。”
苏玉兰接过,即便隔着厚实的布袋也能感觉到里面的温热。
男人的手指也叠着她的手轻轻摩挲了一下,随后才对窗外的陆老头说“爹,您保重身体。”
陆招娣和陆来娣也纷纷开口,让陆老头保重。
陆老头呵呵一笑“会的会的,你们也保重,不用惦记家里,家里还有爹呢。去了城里写信给老大,老大识字。”
陆志尧点头,大手覆上了陆老头搭在窗沿上那黝黑且皱纹满布的手背上。
“爹,回去吧。”
“诶,回去回去,你们一路平安。”说完便转身朝村里的小路走了。
车子重新启动,车轮卷起了阵阵灰尘,把陆老头的身影也蒙了一层灰。
陆志尧回头,又看到了陆老头杵在田埂边上看着车子离开的方向,腰杆微微弯着。
陆老头看了两眼又转过身去,留下一个躬弯着,徐徐离去的背影。
这车子是公社花钱包的车,一路送他们去到了火车站。
到了火车站,人山人海,即便是清水市这样一个小城市,也骤然在这火车站中感受到繁盛的气息。
这次有包括宋元博在内的两个知青还有李荷香,苏玉兰一户人,都是前往白城的。
陆招娣的师范学校不在白城,而是白城的邻近城市,不过苏玉兰知晓日后那里也划分到白城,但这是后话了。
她们学校所在的那个城市没有直达火车,所以只能在白城周转。
所以都是先去白城。
还有两位知青是北上的,他们的火车时间晚一点,所以在站台他们便告别了。
一天一夜的路程,火车终于停靠在白城熟悉的站台便上。
大宝小宝一路上几乎没有怎么睡,因为过于兴奋,就是临到白城才堪堪睡熟。
苏玉兰还以为他们会醒不来,不过火车一停,人群一闹,两孩子便幽幽醒来,也没闹,激动地看着外头几层高的火车办公大楼。
他们如同火车上所有小孩子一样,哗哗叫了起来。
陆家宝虽然有时候已经表现得像是个小大人的老成模样,可这会儿也不禁愣住了,倒抽了一口气“好好高的房子。”
即便是他们的县城里头,最高的房子他也就见过两三层的,像是白城这种五六层高的楼房,是头一次见到。
陆家美也哗哗叫道“好像一座山那么高哗”
苏玉兰笑问“喜不喜欢这里”
第一感觉很重要,对于将来可能就要在白城落地生根,所以苏玉兰还是很在意孩子是不是喜欢这个地方。
陆家宝和陆家美用力地点点头“太喜欢了”
陆招娣和陆来娣也是第一次见高层平楼,但是十多岁的年纪让她们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可眼底的惊愕与好奇依然难以隐藏,只盯着面前的高楼微微发愣,连呼吸都变得慢了些。
那头的李荷香先行从列车上下了来,而宋元博则在后头,帮李荷香搬行李。
当她看到了火车站人来人往的身影,还有火车站的5层办公高楼后也不禁愕然“这这就是白城了”
比想象中热闹太多了。
“对,咱们到白城了。”
经过漫长的车程,终于到了这个城市。
就在这时,坐了一天一夜火车的张冬梅一下火车就嫌弃地瞪了一眼经过她身边扛着几大包行李的乘客,嘀咕道“什么东西”
刚念叨完,张冬梅又看到了不远处的苏玉兰一行人。
张冬梅听着他们的话,白了一眼“乡巴佬。”
虽是这样说着,张冬梅却又有小小的疑惑,那几个乡巴佬怎么也来白城了
难不成也考上了大学
可是转念想想考上大学估计不可能,毕竟这年的录取率太低了
张冬梅没有过多关注她,朝着另一个方向的出口而去。
彼时张冬梅还不知道苏玉兰是省状元,只知道他们清水市是出了个状元,但不知道是谁。
对于张冬梅的出现,苏玉兰并没有留意到,因为火车站实在太多人了。
人群拥挤着前进,站都要站不住了。
宋元博手拿着几袋行李从火车上下了来,看着熟悉的境况,他脸上的表情舒展开来,随后走到他们的身旁,说“我等会先送李同志到她的学校,就在这先跟苏知青和陆同志你们告别了。”
李荷香的大学不在白城主城区,与苏玉兰跟陆志尧的学校恰好是一南一北,所以只能在火车站分道扬镳了。
苏玉兰上前叮嘱李荷香道“我给你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没丢吧以后得空了记得找我们玩。”
“在我行李袋里呢。”李荷香哈哈一笑“以后我会常去你那蹭饭吃的了。”
苏玉兰给她地址的时候没有说是她去年买的房子,李荷香大概也以为是她娘家的地址。
几个人道别过后,宋元博和李荷香去了白城的h大方向。而苏玉兰则是带着一家人还有招娣来娣先是回去苏大勇家。
苏大勇自然也早早知道了苏玉兰考了个省状元,是周国华同志特意过去文明里告知他的。
而苏玉兰前几天也给他发了电报,说是元宵节后就会到白城的z大报道。
应该就是这两天到了。
苏大勇早早就收拾好了几个房间,等着苏玉兰的回来。
自从上回苏玉兰离开家里后,苏大勇便和苏玉兰的后母赵银英大吵了一架,甚至还动起了手来,恰好那晚他儿子苏继东也放假回家来。
赵银英一气之下,带着苏继东回娘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