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过了好久也没有答案,只能将头一甩:“先不管这些!车到山前必有路,日后慢慢琢磨,总能想出道理来。”
英台也跟着劝解:“是啊,梁兄,我看这些碑文只能算是引子,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找到这些详细的。那些经典究竟在哪里呢?”
山伯环顾四周的石碑,沉吟道:“根据我所了解的《生规死律》,天道轮回是无法逃避的,即使是三清天神,也不是永远不死。就算是玉皇大帝,也遭受数千回劫难,大劫来时,也可能来地府一遭。假如说这些碑文都是大仙给自己或者亲近的下属预先设置的后门,那就应该在某处留下提示。”
“是啊,提示在哪儿呢?难道说藏在碑文里?”
山伯看着面前的碑文,叹道:“一时三刻看不出啊!”
两人在山谷中四处寻找可疑的迹象,却一直找不到,最后不得不放弃。
好在此地灵气充裕,乃是冥界不可多得的修真之所,於是山伯就坐在碑林中,一面阅读碑文,一面潜心修炼。
泰阿剑不愧是位列神器排行榜35位的法宝,它既是一把威霸之剑,也算是“通灵之媒”,能够聚集周围的灵气。
山伯手持泰阿剑,将周围五丈之内的灵气源源不断的吸入体内,如此以来,他的功力进展很快,不到十天的功夫,他的功力又升高了一层,达到真人界第九重,玄明恭庆天了。如果按照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的划分。他现在也可以算是人仙。
在三十六块石碑中,他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两块儒家的碑文里。
通过揣摩碑文,他逐渐了解到,儒家的修行主要是炼心、练气和炼神,其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包括诚心正意、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浩气长存,从修行的境界上来说,可以分成凡人、智人、贤人、亚圣和圣人。如果跟道家的36重天相对应的话,诚信正意相当於修道1-6重,可以算作灵人界;浩然正气相当於真人界;气贯长虹相当於小仙和神界四梵天;浩气长存则相当於三清境界。
目前,他的儒家功夫已经完成了诚心正意,到了积聚浩然正气的阶段,不过距离大成还差得很远。
除了儒家的功夫之外,山伯还在修道。因为化蝶大法就是属於道家的。
至於佛门,他也有一些涉猎。前段时间,因为念诵了无数遍的《大般涅盘经》,他对佛经的理解逐渐加深,只是由於当年灭蝗造成的杀孽太重,所以目前还没有得窥门径。一旦消除了罪孽,他的佛功也可能进步很快。
所谓技不压身,这些功夫都是有用的。而且到了一定的地步,修为也可以叠加。
因为经历了碎魂的过程, 山伯身上残缺的阳魂已经补足,苦难的日子终於过去了,他的面前隐约浮现出一条修真的金光大道!
忽然间,他又想起那两句简单的话:“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变成酒。”
修仙既是修炼大能的过程,更是修心的苦旅。
对於正道修真者来说,求知,求善,求生,这是躲不过的三求门槛。
那么对於逆天的魔门呢?这三求是否能豁免?
山伯不经意间,目光瞄向魔门留下的石碑。
一块石碑上,赫然题着:“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上帝死了,我的未来我做主!”
从今天开始,续写仙踪,不论历时多久,都要把这本书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