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当地,直奔西南。 越往前走,两人见到的鬼魂越多,等到看见那高挂“谢府”匾额的高宅时,他们惊讶的发现,眼前聚满了鬼魅!身影曈曈,赢千赢万。
成千上万的鬼魂聚集在谢府周围,距离府邸三四十丈,就站在那里,也不说往前走,也不说往后退,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一团又一团,人人眼瞅着谢府,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他们这是做什么呢?” 英台睁大了眼睛,心中说不出的讶异。
“不知道,先观察一下再说。 ”山伯摇头,悄悄往前走,接近众人,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英台一面走,一面功聚於耳,凝神细听。
她的功力已经相当高了,隔着好远就能听得真真切切。
只听有人笑道:“张老哥,你还有孙子供奉。 不像我们断子绝孙,你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英台辨认方向看过去,却看见一位年约六旬面色晦暗的黑瘦老翁,声音低沉地答道:“唉!别提了!我那儿孙不走正道,都是败家子!当年我走地时候,给他们留下三十亩良田,谁知就这么十几二十年地功夫。 就弄得家徒四壁,连自己都养不活。 哪有钱财供奉祖宗?我等了好几天,家里连一刀纸、一点酒水也没有,只能来这里打打秋风了!”
旁边一人高声赞道:“还是谢家好!每年都能开斋救生,不但救人,还能济鬼,这样的大户人家,才该兴旺发达。 ”
还有人随声附和:“是啊!是啊!我们也该知足。 都是孤魂野鬼,能沾点香火就行了,可不能不知道好歹!你看那边一群,看见了吗?留一副大胡子地那人,一看就不是好东西!我刚才听见他跟人说:‘一定要冲进府里去,只要能冲进谢府,靠近谢家人,哪怕摸上一把。 就能平添百点的阳气!’你说可不可恨?”
先前说话低沉的老翁恨恨地骂道:“一群该死的混蛋!他得了百点阳魂,人家姓谢地就倒霉了!惹怒了谢家人,让我们连一点香火也享受不到!”
“他们还说,若能迷住谢家的女人,附在他们身上,就能得到更多的好处!甚至都不用回归地府了!”
老翁牙齿咬得咯咯响。 一双眼睛几乎冒出火来:“他娘的,想得倒美!也不看看谢家的镇宅法宝!让他不得好死!”
“哎,老哥,记得你年轻时是谢家的庄户,曾经租他们家地种的,你闺女还在他们家做过几年地婢子,可曾听说他家有什么厉害的宝贝吗?门口的铁八卦、石狮子、镇宅弓、桃木剑我们也看见了,你就说说有什么罕见的宝贝吧,希望能镇住那些歹人。 ”
老翁眼泪汪汪的道:“你怎么又惹我伤心?我那可怜的闺女哟,她在谢家过得好好的。 谁知被一个后生勾了魂!出来没几年。 就得病死了!我那闺女最知道疼人,她要是还活着。 我也不至於连个烧纸的人也没有……”
旁边人低声劝道:“哎,都过去多少年了,你就别伤心了,就说说谢家地宝贝吧。 让我们解解闷儿。 ”
老翁抹了把眼泪,道:“我闺女说……谢家有三宝,一个是化煞玉葫芦,二个是子母戊方鼎,三个是……好像是一部经书,也不知道叫啥名字,我闺女也没见过……只是听说,一旦谢家老爷念起经来,所有的鬼魂都不敢靠近十里之内!谢老爷就凭那部经书得了道了!”
英台听到这里,禁不住吃了一惊,赶紧拉住山伯,将得知的信息告诉他。
“一部经书?”山伯心道:“或许是一部佛经,也不知是哪一部?若是佛经,我应该不怕。 毕竟,我念诵过几万遍《大般涅盘经》,也算是小半个佛门弟子了。 ”
正在这时,忽见谢府紧闭的大门“吱呀”打开了!
四个身材虯劲的汉子抬着一个硕大的三脚炉鼎走出来。
耳边传来众鬼地哗然叫声:“来了,来了!终於等到了!”
“太好了,我还以为今年不弄了呢!”
四个汉子将炉鼎摆在门前二十丈外,转身进府,又陆续搬来大堆的香烛纸钱,一样样投入炉鼎内。
不一会儿,烛火燃起,香烟缭绕,烟灰飞腾在半空里。
众鬼纷纷凑近前,争着享受烟火。
过了片刻,又有人抬出几张八仙桌,摆上水果牺牲,各类祭品。
再然后,甚至从远处走过来一队身着袈裟的光头和尚,坐在府门前,高声诵经。
众鬼享受了烟火牺牲,心里安静下来,一个个坐在地上,听那些和尚念经,口里纷纷赞道:“好人啊!听了这些经,至少几个月不觉得难受,再回地府也能撑过去下一年了!满家子好人!愿满天神佛保佑谢家, 让他们家族兴旺。 ”
山伯和英台在那里看了一阵子,心里盘算着怎样进府。
英台乃是小仙,早已是纯阳之体,并不属於阴鬼,进去应该不难。
山伯身上集聚了一些阳气,还有千点的阳魂,以及几百点阴魂,可以说是半鬼半仙,要想进府,可能有些麻烦。
不过他也不愁,因为他还有蝶衣呢。 身着蝶衣,不但能飞行疾速,还能够挡住不少的罡气。 想来问题不是太大
山伯看看天色,时候还早,才是午时,距离夜半还有六个时辰,就牵着英台的窍手,在谢府周围走动。
谢府围墙上画满了八卦,墙根摆了“九星太岁化煞钱”,墙头还挂着铜铃,单是这些东西,就能挡住绝大多数的鬼魂,令他们远远避开。
山伯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守护薄弱的地方,便在无人之处披上了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