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收益 上阳宫赋(1 / 2)

大干灵佑三年春,王承崩逝,諡号曰:宪,但是并没有庙号。

原本太子王拙原本想要让大臣们上书为父亲上一个庙号,但是所有人都不敢上书,即便是皇室众多亲属也没有同意上庙号。

在大干庙号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做出重大贡献,才有资格上庙号。而且这个庙号是要上禀老祖文王的。

王承做皇帝虽然做的不错,但是时间太短了,根本没有干出什么作为,如果硬要上庙号,万一被老祖宗打回来,那到时候脸上可就不好看了,所以众人都不同意上庙号。

至於说諡号,同样也是需要上禀老祖的,但是諡号的评价没有庙号那么严苛,当然也不能闭着眼睛瞎选,同样需要结合当事人的品德,为人处世,还有功绩评判的。

諡号可以切合其中一条,也可以切合全部,甚至即便是品德、执政有些错漏瑕疵,也可以选择性忽视一二,选择好的一面来说,除非是特别不像样的。

因此諡号多是美諡或者中諡,恶諡并不多。

当然中諡实际上就说明了什么,毕竟执政平平,或者中下,个人品德什么的也是平平,勉强混一个中諡,朝臣和皇帝面子上都好看。

但若是暴虐之君,又没有什么功劳,办事还不行,那就没的说,肯定是恶諡。要知道,即便是亡国之君,也不是全部都上恶諡的。

最熟悉的例子,汉献帝,献可不是恶諡,而是美諡,虽然在美諡中靠后,但是这也是美諡。

不可能给一个无能、暴虐之君上一个美諡。

王承崩逝,下面的一些大臣选了三个諡号,其一曰英,其二曰悼,其三曰宪。

‘英’代表出类拔萃,聪明睿智,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着曰英,明识大略曰英,当然还有一层含义是英年早逝的意思。

王承崩逝是47岁,勉强算是英年早逝,道德应物算不上,德华茂着也没有,明识大略到是对上了,但用英总觉得这諡号有些嘲讽的意味。

王拙不知道的是,真实历史上,有一个皇帝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个諡号从美諡直接拉到了和炀、桀、厉同一等级。

至於说諡号‘悼’,悼这个諡号虽然是中諡,但是却是有褒有贬的諡号,‘悼’有四种解释,中年早夭曰悼,这个褒义,表达的是一种惋惜,同情。一般来说给这个諡号是在表达,“如果能多活一段时间,国家一定会昌盛,改革会成功的”意思。

但是剩下的三个就不怎么好了,肆行劳祀曰悼;恐惧从处曰悼;未中早夭曰悼。这可不是好话,所以‘悼’也被排除了。

最后,选择了宪,宪同样是美諡,博闻多能曰宪;赏善罚恶曰宪;这个諡号对於王承来说更合适,因此选择了宪。

当然宪还有一种意思是指“虽多能,不至於大道”。也就是说宪宗皇帝虽然博闻多能,但在个人品行修养或施政纲要方面仍有缺失,达不到最佳标准。

这也算暗和王承中年崩殂的另一个意思。

最后王承的諡号成了大干孝宪皇帝。

【王承崩逝,这是您家族中第七位皇帝,他在位三年,他勇於变法,继承父亲遗志,敏而好学,继续推行变法,惜乎壮志未酬,中道崩殂,变法之志未尽也。正在结算收益,您获得一些气运,你获得人阶道具:辟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