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木神时代(23)(1 / 2)

快穿之回收站 林跃然 4812 字 4个月前

石林村上千号人口, 大约百来户。

江家铺子里的短弩流传开后,这百来户几乎家家都有了短弩。

一部分是江家小铺出品的,一部分则是仿制的。

这个时代的人倒是有意识地在本事和技术上留一手, 看家本事不外传。

但如果别人有样学样地琢磨出来了, 那也就认了。

短弩这种武器,凭空设想极难, 但照猫画虎就简单多了。

尤其是这种武器射得远, 好携带, 准头足, 老人小孩都能用。

仿制的人还举一反三, 做出了大号弩和更小的弩。

只有小孩巴掌大的小弩, 自然是小孩子的玩具。

但大号弩就威力十足了。

石柱他们捕猎队的几个猎手,冬日里闲不住, 做出来几张大弩以后,就满村晃悠着,想着要是碰上四爪鬼鸟了就能大显身手。

但四爪鬼鸟没遇上, 倒是看到两头剑齿熊

这剑齿熊人立起来,比村了里最高的还要高上两头, 两根剑齿戳在唇外,浑身刚硬的黑毛, 在丛林里不像是最凶残的野兽,那也差不多了。

如果是落单的人类遇上剑齿熊,那可真是凶多吉少。

这两头剑齿熊大约是冬日在丛林里实在寻不到食物,就跑到了人类的村子附近,想要寻机捡漏了。

但石林村民们在此地定居上百年,能存活至今,自然也是摸索出了一套自保的经验的。

早在入冬之前, 村长就带着村民们将村外的壕沟扩大加深,底部还埋了许多尖刺尖石。

就算冰雪覆盖大地,壕沟里也是一片白茫茫,这些天性警觉的野兽们还是会避开壕沟,顶多在壕沟的边缘,望着人类的村落不甘心地嗥叫一阵,就悻悻而归了。

因为壕沟边缘已经不在骨矛的攻击范围,平时村民们就算是有心想要合力猎杀,也只能想想而已,如今这几个汉子做出了半人高的大弩,早就心里痒痒的,看到两只剑齿熊,直接就放箭了。

骨箭破空而出,正中一只剑齿熊的脖子,剑齿熊皮糙肉厚,血条更长,这伤势虽然要命,却一时半会的减少不了它的战斗力。

这只剑齿熊暴怒着冲着壕沟对面的人类怒吼要不是有壕沟阻隔,它能猛冲过去,把这几个人类撕成碎片

紧接着五支骨箭又是破空而出,剑齿熊人立而起,挥动着厚厚的爪子,还真被它拨开了两支骨箭,然而还是有两支射中了它的腹部,最后一支则射中了它的大嘴,只准头还是不够,射中了剑齿熊的尖牙根部,让它感到牙齿疼痛,流了点血外,就没啥作用了。

但这一下子更是激怒了剑齿熊,这大家伙气昏了头脑,连滚带跳地冲下了壕沟,马上就发出了更加惨厉的嗥声。

就它这好几百斤的大体格,又是猛冲进壕沟的,那能不扎腚扎爪么

另一头剑齿熊见势不妙,也仰天大吼一声,却是掉头就跑。

猎手们喜获猎物剑齿熊一头

六七百斤的剑齿熊,就算刨去不能吃的骨头和内脏部分,那也能剩下四五百斤。

足够全村每户人家都能分到肉了。

猎物是在村子外围打到的,因此家家都有,只是没参与的,分得的份量不过一斤,是个意思罢了。

江家兄妹没参与打猎,可得到的肉也不少。

还是那几个猎手们给送去的。

一副骨架,一只前腿,两个人用杠子抬着,就送到江家了。

“江易兄弟,要不是你那短弩,我们也做不出来长弩,这头一次打到的猎物,也该有你一份谢礼。这副骨架我们没啥用,听说你这儿用得上,就给抬过来了”

还别说,江易的回收库里,还真的没有剑齿熊这个品种。

江易一高兴,就送了几人一小包调料。

这调料是烧烤调料,是江易自己用本地产的香料,加上从临期库里取出来的食盐混在一起,一包有个一百克左右,江易平时对外交换肉松和肉干都舍不得交换这个,偶然送礼,也都是很小气地小包装,能有个二十克就了不得了。

别人不知道这调料的好处,石柱却是清楚得很,立马乐得合不拢嘴,生怕江易反悔似的一把就塞进了自己怀里。

“江易兄弟,那你忙着,我们还要去别家送肉,不用送,不用送了啊”

这一副骨架,又让江易挣到了一千五百绿叶币。

这可是完完全全地,人在家中坐,币从天上来啊

而整个石林村,吃上了新鲜肉食,听着新式弩大展新威的事迹,个个坐在点着木炭火的灶坑边上,只觉得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味了

天气开始回暖,厚厚的冰雪日渐消融。

有些闲不住的狩猎队,已经开始出去打猎了。

土虎跟着相好的玉花一家,过了整整一个冬天。

不习惯肯定也是有的。

玉花的三个小崽儿,除了最小的儿子跟他亲以外,那两个大点的,一个对他冷冷淡淡,一个却是老想跟老三比。

他偷偷给小儿子做个骨球玩具,那老二就也闹着要,他烤了一块肉又嫩又香,想喂给小儿子,老二却一把夺走,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这就让他不爽了。

他疼的是老三,是因为老三长得像他,而且玉花亲口说了,老三是他的种啊

他连亲姐妹的娃都不想养,对于跟他没啥关系的老大老二当然没啥疼爱啦

这不是看在玉花的情面上,才给那两个娃点好脸色么

除了这个以外,玉花也很是大手大脚。

以往他打猎带回来的肉和毛皮,都是老阿妈和土溪在处理。

该做成冻肉的做冻肉,做成肉干的做肉干,新毛皮处理过以后,会给全家人都做上新衣。

再把旧衣裳拆了,和麻布一起做成冬天的被子。

这样在严寒时分,才能不被冻手冻脚,直打哆嗦。

秋季最后那几天,就已经存好了过冬的食物,肉和果干果子怎么掺合,炖汤还是生烤,盐粒要化开均匀地撒在食物上,怎么才能顺利地渡过冬天,甚至还略有一点盈余

玉花就完全不一样了。

相比之下,她就有些懒了,总是丢三落四,有时候他拿回来的肉,处理不及时,就会臭了。

新毛皮处理的也十分马虎,穿在身上,总有股子生肉味儿。

而且玉花也不会给孩子们做新衣,还是让他们穿旧的。

那旧毛皮衣,往往变硬发直,还被虫子蛀出了小洞,又掉了不少毛,其实都不怎么暖和了。

但玉花也只当是看不见。

他就抱怨了一回毛皮处理的不好,玉花就把家里的毛皮都拿去玉梭家的作坊,换回了三件毛皮衣裳。

当然了,玉梭家里开着制衣作坊,做毛皮衣的手艺肯定在全村里是最好的。

玉梭家做的毛皮袍,当然穿着也很精神好看就是。

但他辛辛苦苦打了整整一个秋天的猎,大家伙就不说了,私下里他也单人猎到过不少小兽,人脸那么大的毛皮少说也有几百张了。

做满一家人的衣裳都有好多剩吧

要知道去年前年他打到的猎物还是两边分,带回土家那边的跟偷偷送给玉花的比起来,都差不多啊。

土家人口多都够用,到了玉花这儿,就只换了三件毛皮袍

不得不说,玉花这女人,是有些个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