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大晋王朝(46)(1 / 2)

快穿之回收站 林跃然 5401 字 4个月前

江家的买卖, 悄无声息地开张了。

只有眼尖的闲人才能发现,原来江家在院墙上开了个小窗口。

小窗口上挂了招牌,这招牌也不大起眼, 就是寻常的木牌。

上头写了四个大字, 江家小铺。

本来这条街上不识字的人居多。

不过齐家齐大山长年在酒楼里跑堂, 见得最多的就是招牌,因此四个字里头就能认识三个。

而这家又姓江,连起来可不就是江家小铺么

齐家人知道了,经由齐家人的口,这左右街的人也就都知道了。

那家新买了曲家凶宅的江家,如今在家门口开铺子了

他们这条街位置不算偏,好些人家都将前院开做铺子,后院住家。

比如那刘家裁缝铺、丁家豆腐铺、钱家绒线铺都是这般的。

江家这宅院在几条巷子里都要算是占地最大的,他家辟出一块地来开铺子,倒不稀奇。

稀奇的是江家卖的,竟是大伙都没见过,也想不到的物件

据甜水巷的老婆子们说,江家小铺里, 就卖两样物件。

一件是肥皂, 一件就是什么洗发露

这两样, 一个是用来洗衣裳的,这东西可比皂角和草木灰好用多了什么油啊汗啊, 用这肥皂一打再一搓,就干净了而且一小块还挺耐用

另一个就是用来洗头发的了。

洗的时候把头发打湿, 再把这个香露倒上去,揉搓上一阵,再洗干净, 唉呀,等到头发一干,那个花香味,自己闻着都美不够

要问为啥老婆子们知道这个

那自然是因为老婆子们自己都用过了哈哈哈

但凡跟江家人有过来往,打过交道的,都能得上两样小赠礼。

量虽不大,可白来的还挑啥大小呢

况且肥皂虽只有婴儿巴掌大,省着用,竟然也用了十来天还没用完呢

而那洗发香露呢,据说最贵重,大伙得了都攒起来,不大舍得用只有街尾麻家,闺女要出嫁了,这不是娇贵着呢么又是买面脂,又是买桂花油的。

这不,麻家闺女就把那一小竹筒的洗发香露给打开用了。

才洗了一次头,就爱得不得了,说是比皂角水方便又洗得干净,洗完了发丝上自带花香,走到哪儿都香喷喷的成亲前一天,都特意把剩下的香露给用上了。第二天喜娘来给新娘子上妆,都忍不住要问新娘子熏的什么香也想去买些咧

江家铺子这两样东西啊

好是好,这没的说

就是贵啊

那肥皂,大人巴掌大的一块,要二十文。

那洗发香露呢,一瓷瓶的香露,就要两百文

不过虽说他们平常百姓不大舍得用,但若是遇上办喜事之类的场合,这香露啥的,该用还是得用啊

而江家铺子里那种小赠礼,街坊四邻们也能去直接买,一种是一文钱,另一种是十文钱。

这样的话,谁家有个急需,几文钱倒还是能出得起的。

江家铺子刚开张那几天,窗口前冷冷清清的,都没啥人来买。

就偶而有一两个人过去问,还是街坊们过去买一文钱的小肥皂。

瞧得大伙都替他们着急。

江家那么些人口,还有好几个半大小子,就靠这点小买卖,岂不是每日都是赔的

不过倒不见江家的人着急。

那江家的家主江易,还是慢悠悠地去逛集市,尤其喜欢在那古董摊子上转悠,虽然看的多买的少吧,有这个爱好那也烧钱啊

还有那江家的管家陶婆子,每日还是去菜市上买鱼买肉,从她腰间系的双面带字荷包里掏银钱,一点也不带犹豫的这让大伙忍不住怀疑江家肯定有不少家底,经得住这么赔钱

也是,那陶婆子,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是个下人,每隔段时日,那腰上系的双面带字荷包就要换个花样子。

先时还是肉啊菜啊这些单个的字,后头就改成了两个字,什么梅花、桃花、菊花之类。

现如今更厉害,竟变成了四个字的,什么青山绿水,什么鸟语花香

虽说那荷包也怪有趣的,但寻常人家,哪有那个闲工夫做它

再说也没有人家的花样子啊

只有跟陶婆子交好的齐家,在外头做工的三个儿子,身上也悄没声地换成了双面带字荷包

齐大山被客人叫住的时候,是有些懵的。

“齐大,你那荷包倒是别致”

客人是熟客周老爷,常常邀好友在酒楼里小酌闲聚,手头大方,时有打赏,实在是位好主顾。

见周老爷示意,齐大山犹豫了下,就解下了自己的荷包,递给客人瞧看。

周老爷拿起荷包,眯着眼睛打量着,见上头一面是绣着山和水,这山与水都不过几道线,十分的简单写意,可另一面上头却绣了四个大字。

青山绿水。

同桌友人见了就笑道,“这荷包虽简单,却比寻常的样子要有趣没想到这酒楼里跑堂,都识文断字的雅得很啊”

齐大山老脸微红,呐呐道,“不敢当,小的只略认得几个大字而已。”

他家虽不富裕,最不缺的就是胚布和丝线。

他家老娘跟陶大姨交好,陶大姨那边有什么新样子的荷包,都会借给他老娘。

他老娘再拿回来交给大秀照样绣一个。

如今家里已经有四十来个带字的荷包了

但荷包不是紧要处,紧要处,是他家里的孩子们,甭管是大秀二秀,还是大宝二宝,竟是把这四五十个字都能认下来了

这才一个多月啊

他这个大人,也多识了二三十个字

他有时候都畅想,没准一年下来,他全家都能识上百个字,他也能再会的更多些

周老爷摸了摸胡子,道,“齐大,你这荷包卖与我可好”

齐大山还没答话,旁边的掌柜的已经猛使眼色,让他莫要得罪老客。

“周爷只管拿去就是。不过是家里做的粗陋荷包而已,倒不值什么”

齐大山其实还挺舍不得这个荷包的。

因为这是家里头一个四字荷包,他闺女才绣好,他就挂上了。

周老爷使了个眼色,旁边的周家小厮已经拿了一锭碎银子塞给了齐大山。

这锭碎银,没有半两,也有三钱

旁边友人十分不解,“周兄这是”

虽然别致吧,但也是个用过的荷包,周兄身上哪一样小物件不比这个值钱

“我家那个顽劣子,蠢笨贪玩,去年启蒙,到如今认得的大字,都不到一个巴掌。”

“今日看到这个荷包,忽然就想若是让那臭小子天天都戴着,兴许还能多识得几个大字吧”

齐大山还没走远,耳朵里听到了周老爷这话,鼓起勇气又转回来。

“周爷,若是给家中的小郎君用的话,小的家里还有两个更合适的,不如拿来给周爷看看”

周老爷抚着胡子点头,“那敢情好”

齐大山身为前头接待的跑堂,自然是走不开,他就寻了个后厨打杂的小子,给了他两文钱,让他飞奔去齐家说上一声。

带着荷包来的是齐婆子和齐大宝。

齐婆子打发齐大宝从后门进去,她就站在门口等着。

齐大宝来过酒楼一两回,倒是不太认生,到了后厨让人叫了他爹一声,齐大山就过来带着他去见周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