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顺势而为(1 / 2)

大唐不良人 庚新 7120 字 2个月前

李贤现在看苏大为有些不爽,颇有些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自己已经极尽可能的放低姿态了,但阿舅显然还是把自己当小孩,说些自己听不懂的话来诳自己。

比如那些诗,他也曾多番打听过。

苏大为在军中也屡有诗篇,都是令人惊艳绝伦,可传后世的名篇。

但阿舅却一直推说是小时候什么和尚道士路过化缘留下的。

骗鬼呢。

和尚道士会作诗

好吧,或许是有。

可能作出这么应景的诗来吗

在军中,便有“浑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治过蜀中大疫后,在含元殿上便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受群臣构陷弹劾,他便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等才思敏捷,首首都是经典,遍观大唐朝廷,又有几人

恐怕真只有之前那位王勃还勉强能比一下。

但王勃太重书生意气,比起布篇谋局,攻城灭国,又远不及苏大为。

若自己能得苏大为之助,何愁大事不成

但这些话,都只能在李贤心里藏着。

相处的时日太短,最忌交浅言深。

他今日抓住机会见苏大为,主要还是做一番试探。

看看能否有拉进关系,彼此深入的可能性。

如今看,苏大为似乎并不太热衷与他这位皇子结交。

或者说,苏大为根本就瞧不上,淡定得一塌糊涂。

李贤喊他阿舅,让他以甥视之,苏大为就真的敢按住他的肩膀,告诫他不要陷入诗词小道,也不要太玩鸡丧志。

一想起此事,李贤就感觉头顶的青筋直跳。

恶贼

从小到大,宫中何人敢如此对孤说话

气归气,但脸上还不敢露出分毫。

苏大为在含元殿上,被文官先后诘难弹劾,不但不损分毫,反而斗倒了侍郎古谷德,还有郑待诏。

连右相李敬玄对此人,又恨又嫉,却也无可奈何。

父皇母后甚至扬言苏大为与大唐一体,与国同休。

这种信任,这种庇护,大唐还有谁

没有了,仅苏大为一人

而李贤更知道,只要苏大为抗疫之法成功,父皇与母后会有更隆重的赏赐,甚至在含元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要封苏大为做县公

这特么的,一跃三级,还有地方说理吗

这种存在,岂是自己能得罪的

小心巴结还来不及。

被苏大为连番落了面子,他也只能打落牙和血咽。

脸上拚命挤出微笑,听说苏大为要走,又是鞠躬又是亲自送,极尽谦卑的姿态。

只求给苏大为留个好印象,日后还有拉拢的机会。

临走,苏大为眼神瞥了一眼方才的竹椅竹桌,李贤立刻会意,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主动表示要送阿舅一套。

毕竟是宫中的能工巧匠制的,其制作精细程度,比苏大为自己找的西市木匠不知强到哪里去了。

一句话,这是皇家质感。

“贤儿,这有些不好意思吧,毕竟是你特意做的。”

“阿舅说的哪里话,贤儿与阿舅是自家人,贤儿的便是阿舅的,阿舅尽管拿去使,若有不够,再同贤儿说。”

李贤拍着胸脯,一脸豪爽。

实则心头滴血。

这工匠,还是当时匠作大监阎立本找的,听说是给父皇建大明宫的一等大匠。

满大唐,能评上一等大匠的也不过寥寥数人。

这等高级匠人,平日里做的都是皇宫园林设计,手下徒子徒孙数以万计。

那身份何等超然,高高在上。

就算是李贤等闲也使不动。

还是厚着脸皮,趁着武媚娘心情不错,几番撒娇央求,才得武后发话,让阎立本召一等大匠,为李贤做了三套。

一套送了李治高兴,另两套自己收用。

平时也舍不得拿出来示人。

这次还是为了讨好苏大为,才特意取了一套来。

大唐兴建大明宫的一等大匠,亲手制的桌椅。

杀鸡用牛刀啊

纵使肯花费万金,只怕也再找不到一位一等大匠,愿意做这等桌椅手艺了。

如今一开口就要给苏大为一套。

说不心疼是假的。

“贤儿果然有孝心。”

苏大为叹了一句“我家中老母正好可用一套,不过如果再多一套就好了,这样我和我阿娘都可以用上。”

李贤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住。

阿舅你这有些贪得无厌了吧

一等大匠亲手制的,拢共就三套,一套送给了父皇,一套我自用,一套珍藏。

现在把我自用的送予你,还不肯罢休

“怎么,有为难处吗”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贤的脸色“若是为难就算了。”

“不”

李贤两眼一瞪,大声道“阿舅开口了,莫说一两套桌椅,就算要贤儿府上的珍藏,贤儿也应该孝敬阿舅。”

他扭头向不远处的太监招招手“找几个人,将孤宫中那套藏椅也取出,和这一套一起打包送我阿舅府上。”

“喏”

太监慌忙叉手应命。

心里却激灵灵打了个寒颤,心说潞王怎地这般恶狠狠的瞪着我

看他咬牙切齿的模样,像是恨不得将人挫骨扬灰一般。

莫非我不小心恶了潞王

这一想,太监差点当场哭出来。

“贤儿,真的不为难吗”苏大为一脸关切的问。

“不为难,不为难,能为阿舅出点力,贤儿特别高兴。”

李贤心头飙血,脸上还不得不挤出笑容。

“真的我怎么看你脸色有点不好”

“哈哈,阿舅我这是热的,热的,一会歇息一下就好了。”

“年轻人,身体还是重要的,要节制啊。”

苏大为语重心长的拍拍李贤的肩膀“为了你的身体着想,若府上有多的丫环使女,也可以送阿舅府上,阿舅府上正缺些使唤下人。”

李贤整个人都懵逼了。

“回头我再送点佛经给你,都是当年玄奘法师在时,传给我的,我送你一些,反复诵读,必能增福添寿。”

苏大为又在人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看着大脑当机,嘴角抽搐,一副快抽了的李贤,他这才心满意足的点点头“阿舅这就走了,下次入宫再来看你。”

下次

还下次

还是别见了吧

李贤脸上在笑,心中已经掀了不知多少回桌子。

一直目送着苏大为背影远去,他的一张脸瞬间阴沉下来。

“潞王”

一旁的太监带着哭腔,小心翼翼的挨上来,哑着嗓子道“给开国伯送的桌椅已经打包好了,差人送去府上了。”

李贤转身,狠狠一脚踹在太监的胸膛上。

将对方踹成滚地葫芦,犹不罢休,追上去用脚乱踩。

“叫你送叫你送孤叫你送”

太监疼痛难忍,发出一阵阵杀猪叫声。

等李贤踹累了,站在一旁扶着赶上来的使女喘气,也不知自己做错了何事。

又听着李贤恶狠狠的道“把孤王府中的女婢,挑一批送开国伯府上。”

太监捂着肿成包子的脸颊,颤抖着跪在地上,以头触地“喏”

苏大为背着手,悠然自得的自宫中向外走。

此时没了引路太监,更觉得逍遥自在。

沿路的执守的金吾卫和千牛卫们,看向他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羡慕之色。

宫里没有不透风的墙,含元殿里关于苏大为两首送瘟神,一首定风波的诗,早已传开。

特别是轮流执守的金吾卫,和宫中太监消息最是灵通。

此时看苏大为,再也没有看普通官员的轻慢,反而在心中无比艳羡。

这位就是开国伯苏大为了。

听闻在殿上与陛下说,有了治疫之法。

从泰山封禅陛下与武后并称二圣,称为天皇天后,这大唐的风雨就没有顺过。

不是旱涝,便是蝗灾,大疫,还有数处地裂。

闹得人心惶惶。

连陛下都怕了上朝,把三日一大朝会,改成五日。

为的是啥,明眼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