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看到成绩,才能坚定信念(求订阅)(1 / 2)

秦军点头答应,只是几台风扇,这多大点事

其他都不说,大娘家现在几个哥哥,都在他几个厂里干活。

而且钢厂那边更多,也是有他们看着,秦军才能放心四处溜达。

“你大哥太忙了,听说是要看着生产线”秦志奇无话找话的道。

“多亏了几個堂哥,要不然我还真不能放心”

秦军不停的夸着几个堂哥,因为他还真要感谢那几个堂哥。

当然,他们不看着也行,因为生产线一运行,想要偷懒都难。

每天他都定下产量,完不成整条线上的工人,都没有奖励。

有固定生产指标,再加上几个哥哥看着,保证安全,秦军才能放心。

重工业行业,安全第一。

“那是应该的,总是我们自己的产业,他们不帮忙看着,谁能帮忙”秦志奇笑着道。

秦军对于大爷的态度,只能感觉奇怪,因为他今天说的话,实在是太好听了。

“大爷,你有什么事情就说”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这是秦军唯一能想到,他大爷对他态度这么好的原因。

秦志奇讪讪的道“能有什么事情你几个大哥都在你厂里干活,我就是单纯的要谢谢你的。”

“这个不用多说,不过,如果有机会,大爷你可以提醒我几个哥哥,要多学习。”

“平时我买了一些书,就放在各个厂里的办公室,他们都可以去拿来看”

看到大爷不明所以,秦军再次解释道“现在工厂没有什么可管理的,怎么来都行。”

“但是工厂肯定会不停的扩大,而只要工厂大了,就要精细管理。”

秦志奇确实是老一辈比较聪明的,秦军一说,他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放心,我肯定会让他们几个好好学习的。”

“原来是没有机会,现在有机会,还不懂的学习,那就打断他们的狗腿。”

秦军无语,这动不动打断狗腿,也是秦家的规矩。

“呵呵,放心,我还能真打”

“你们兄弟几个,还是你最聪明,看看工厂管的,不用管都不乱”

秦军再次无语,他这叫无为而治。

只不过,这个无为而治,也是不得已。

而这个就不得不说一下,他几个工厂现在的情况。

比如水泥厂,每天就是出两窑水泥,装两窑原材料开烧。

其他都是买进卖出的活,那些秦军现在不重视,因为怎么都能卖掉。

只要保证工人安全,再保证每天两窑的产量,其他都是小问题。

所以,看似他不管生产,但是每天的生产任务,都可以很好的完成。

给他们一个目标,努力完成就行,还用怎么管理

“您记得就好,等以后工厂大了,肯定要明确一批管理人员,聪明人现在就要好好学习。”

秦军又重复一次,秦志河又不傻,自然知道这肯定是个机会。

“来,进屋,等一会儿就要吃饭”

秦军走进屋里,里面有他爷爷奶奶,还有他父母。

打过招呼之后,秦军就听着他们谈话。

可谈着谈着,就又一次说起工厂的事情。

他们作为长辈,说的肯定是谁家的孩子有出息,谁当了点官。

在齐鲁大地之上,好像当官是个永恒的期盼,也是个永恒的话题。

秦军就听着,他也不说话,因为他不可能说谁以后就要当官。

他们村里的这些人,他看好的不多。

不过,能不能冒头,也不能凭借他的前世经验,所以还要给机会,让他们尽量表现。

工厂刚刚建立,工人是新的,管理人员也刚刚上岗,都需要在摸索之中前行。

现在秦军对谁也没有过多要求,但是时间长了,总会有人出头。

到时候,你不学习,不上进,那就只能让聪明人上来。

所以,现在秦军对几座工厂,都是实行的放养。

他看的就是安全、产量,最后就一定有利润。

只要保证这些不变,管理水平高不高,好不好,也就那样。

但是,这样的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这也是因为,他现在手中没有人才,就算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也是白搭。

什么3s、4s、6s的,都是虚妄。

培养人才,其实最好是从初期开始。

这就好像是开国皇帝,每次新的朝代崛起,都有一批皇帝的同乡跟着崛起,为什么

难道真是龙兴之地,必然会出现大批人才

肯定不是,因为跟皇帝一块崛起,在从零开始的开创大业的过程当中,只要不死,慢慢学习总会出头。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机会,其次就是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

反正现在也没机会得到高级管理人员,秦军还不如慢慢的培养,也许就能出几个与国同休的勋贵呢

“小军,你三堂姐回来了,你看到没有”

就在秦军发呆的时候,秦大山突然开口道。

看向自己爷爷,他一时之间没有想起来,到底是哪个三堂姐

“你大爷家的三姐,你不会忘了吧她才离开几年”

秦军一愣,秦志奇的三女儿

“迎雪姐她回来看大爷大娘”

秦军立即想起来,大爷家的风花雪月,老三是秦迎雪。

他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能够起这种名字,都是掌中宝。

再说,他这个三姐可是个聪明人,嫁给了一个下乡知青,而且还十分会笼络人。

所以在知青回城的时候,她就跟着去了省城。

重生之后,这些嫁出去的堂姐,已经距离他很远,印象也很淡。

但是结合一些后世的记忆,秦军还是知道她的一些情况。

她跟着去省城之后,虽然生活不是那么舒心,但是绝对比乡下强一万倍。

以后他们老家这边,只要去省城看病,都会找她帮忙,因为她公公有一些医院的人脉关系。

这是秦军对他这个三姐唯一的印象,只是因为这一点,他就应该感谢这个三姐。

乡下的穷亲戚,经常来找她帮忙,她还能尽可能的帮,这就是一个巨大人情,也表明她是一个念亲情的人。

只不过,前世这个时候,他可不记得三姐回来过啊

“三姐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单纯的看我大爷他们的吧”

这时奶奶开口道“在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想着回来看看。”

爷爷秦大山也开口解释道“我们不是日子好过了吗你大娘心疼你三姐”

“不要说的这么好听,就是想着补贴一下女儿。”奶奶再次接口道。

秦军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心疼女儿,让他们回来薅娘家羊毛的

后世这样的妈妈很多,比如儿子家过的很富,女儿在婆家过的很苦。

不管儿子有多穷,很多妈就是会这么认为。

她根本就不管,她女儿开宝马坐奔驰,反正就是嫁出去的女儿在婆家过得苦,一有机会,就想着补贴女儿。

很显然,他大娘也是这么想的。

原来家里穷,肯定帮不上忙。

但是现在有机会,这不就让女儿回来薅自家羊毛

“这没什么吧反正我大爷现在也赚钱”

对秦迎雪,秦军还是有一份感激的,因为前世她确实帮过他们家不少忙。

所以,对于这位三姐回来,秦军还是很高兴的。

“我三姐家不是省城的嘛怎么就日子过不下去了”

秦大山笑了“刚才我可没夸张,你三姐连着生了两个女儿,他家就住不开了。”

“房子啊”

秦军知道,这个时代都是一大家子,如果年轻人分不到房子,那居住条件就可想而知。

“对,你三姐夫家里四个兄弟,加上两个姐妹,现在全挤在一座老旧四合院之中。”

“省城的四合院,也就跟我们的院子差不多大,你说,住五六家人,怎么挤得开”

这时,大娘推开门走进来,她应该是听到奶奶的话,所以也开口的替女儿抱不平。

“你是不知道,他家大哥二哥和大姐,一直在那院子里住着。”

“后来知青回城,他跟三哥,加上一个二姐,也跟着回城,没地方住,就全都挤在那座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