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烈朝台上望去,台上此刻已经换了另一幅布幔,在布幔上写着:第四擂,释诗。
狂歌白鹿上青天,灯似兰塘钓紫烟。
请概述本诗作者生平及诗中“白鹿”之典,答对者赏纹银五十两。
司徒烈看了,心中一动,随即笑吟吟地仍旧站上那只红木椅。
擂台上下寂静得落针可闻。
对面执槌老者见司徒烈才只这么一点年纪,却有如此般的镇定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内心似乎激动异常,以致那只执槌的手,也显得有点颤抖,他睁眼注视着司徒烈之面,嘴唇微微翕动,好像在为司徒烈出力,又好像在等待着每一个字从司徒烈嘴中飞出。
司徒烈定了定神,又约略思索了一番,然后转向台前大声说道:“本诗作者为唐人谭用之,谭氏生平,史无其传,惟从谭氏留传之诗推测,此人可能是个道士。狂歌白鹿上青天,何以兰塘钓紫烟。这两句便是谭氏咏赠当时一位玄门先辈左氏的一首诗的前两句。
至於白鹿之典,出处很多,兹略举数端:
第一,列仙传载:紫阳真人周义山,人蒙山访道,途遇仙人羡门子,羡门子当时便是乘坐的一只白鹿。当时紫阳真人向羡门子叩求长生要诀,羡门子曾答以:子名列於丹台王室,何优不仙?
第二,古乐府之歌,其中一曲有句云,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第三,大诗人李白之五云裘歌内有:身骑白鹿行飘飘,手翳紫芝笑披拂,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根据以上一联一诗的安排,如果不是偶然的巧合,在下汉中施力敢斗胆下一个论断,本擂主持之人一定是一位对道家教义研究有素,而有心向玄门归依的长者。”
执槌老者不待司徒烈说完,紫槌已然狂击,通通之声,连珠暴响,台下又是一阵狂呼。
台上有人高喊道:“此擂精彩异常,擂主加赠五十两,聊表敬意。”
台下再起一阵狂呼。
狂呼声中,从人递来四只红封袋,经过老者之手,转入司徒烈手中,老者尚欲留司徒烈再过一擂,司徒烈知道这种擂文可能是一擂难过一擂,自己所知究属有限,如不见好就收,就此下台,等会儿闹个面红耳赤,又是何苦?何况他所需要的只是一点盘川,并无借此炫耀的企图,当然不肯再留。
他从人丛中一溜而出,头也不回,往口急走。由於路径不熟,他只拣有人的地方走去,等到他为人阵所阻时,他才发觉已在无意中又来到了武擂之前。
武擂的擂台和文擂的开式大致相同,但比文擂宽大,并且坚实得多。擂台下没有条凳的设备,秩序较文擂为乱。这时因为已晌午,台上挂出了“未牌开擂”的牌子,很多人正围着吃食摊子用午膳。司徒烈嗅到一阵香味,腹中一下子空虚起来。他走到一只烧鸭炉前,选了一只又肥又嫩,鸭皮油黄的全鸭,蹲下来便咬,他全不忌讳别人对他这种穷凶极恶吃法的惊奇。不上一刻功夫,一只大肥鸭只剩下一颗鸭头,他向小贩要了一张油纸包好,使在胁下,然后向小贩问起鸭价。
“四十六个大钱,相公。”